昆明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昆明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13号建议的答复
昆明市农业农村局
关于昆明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13号建议的答复
袁谊坤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对农村‘七改三清’工作投入的建议”已交由我局办理,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贵单位对我市“七改三清”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局高度重视,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将意见回复如下:
近年来,昆明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安排部署,顺应群众期盼,遵循发展规律,持续推进农村“七改三清”,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稳步有序向前推进。
一、统筹协调,狠抓重点,全市2018年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一)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稳中向好。一是镇区生活垃圾治理。全市97个涉农乡镇(街道)镇区对生活垃圾进行收集处理,总体覆盖率为100%。其中,97个乡镇(街道)采用转运至城镇、自建卫生填埋或焚烧设施方式处理,覆盖率为100%。二是村庄生活垃圾治理。全市共计1234个行政村、9164个自然村对生活垃圾进行了收集处理,总体覆盖率为100%。其中,采用转运至城镇、自建卫生填埋或焚烧设施方式处理的自然村覆盖率为98.43%,采用无防渗的简易填埋方式处理的自然村覆盖率为1.57%。
(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序推进。一是镇区生活污水治理。全市97个涉农乡镇(街道)镇区对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处理,总体覆盖率为100%。其中,62个乡镇(街道)镇区主要采用转运至城镇或自建污水处理厂(站)的方式进行处理,覆盖率为63.92%;35个乡镇(街道)镇区主要采用自建人工湿地等生态方式进行处理,覆盖率为36.08%。二是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全市累计1002个行政村、5315个自然村实现了污水有效治理,有效治理率分别为82.74%、60.37%。
(三)农村公厕建设稳步增长。一是乡镇镇区公厕建设。2018年全市涉农乡镇计划改造提升公厕59座,截止2018年底,完成95座,完成率为161.02%。二是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公厕建设。2018年全市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计划改造提升418座公厕,截止2018年底,完成466座,完成率为111.48%。三是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2018年全市农村卫生厕所任务为31724座,截止2018年底,已建设完成35398座,完工率为111.58%,农村公厕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
(四)乡镇集中供水实现全覆盖。全市共计97个涉农乡镇(街道)实现自来水供水,总体覆盖率为100%。其中,97个涉农乡镇(街道)主要采用共享城镇或自建自来水供水厂(站)的方式供水,覆盖率为100%。
(五)镇村环境面貌大幅提升。一是农村改路。2018年农村公路路面硬化工程完成327.26公里,完工率为111.31%,2018年农村公路路基改造完成150公里,完工率为100%。二是农村危房改造。2018年全市计划进行危房改造28000户,截至2018年底,已竣工37891户,竣工率135.33%;已开工37891户,开工率135.33%(含竣工数)。三是农村改电。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投资24691万元,完成率100%。四是农村改灶。截至2018年底,完成省柴节煤炉灶推广11021眼,完成率110.21%。五是农村改圈。截至目前,完成改圈面积15.2万平方米,全市累计有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3541个,累计产生畜禽粪污240.91万吨,其中219.55万吨经过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沼气、制作有机肥、还田等方式进行综合利用,综合利用率达91.13%。六是清洁田园。2018年全市秸秆还田任务125万亩,畜禽饲料化利用32万吨,截止2018年底,完成秸秆还田126.27万亩,完成率101.02%,完成饲料化利用36.42万吨,完成率113.81%。
二、对标对表,精准发力,持续推动2019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治理总体水平仍然不高,距离江浙等发达地区还有不少差距,还存在面广点多、历史欠账大、资金投入较少、环卫基础设施较不完善、部分农户卫生习惯较差等问题,需要不断研究解决。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出台的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昆明市进一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以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振兴工作,深入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继续推进农村改路、改房、改水、改电、改圈、改厕、改灶和农村清洁水源、清洁田园和清洁家园工作。
一是围绕总规划聚焦生态振兴专项工作。按照《昆明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总体要求,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目标,着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绿色发展、乡村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生态资源价值实现、美丽乡村试点示范等工作。
二是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整治,有效解决垃圾乱堆乱放、简易填埋等突出问题,基本建立起设施完备、技术成熟、队伍稳定、监管有力、保障可靠的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协同市级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农业生产废弃物等非正规堆放点集中排查和整治。严厉查处垃圾乱堆乱倒行为,禁止城市向农村堆弃垃圾。设立村庄保洁公益岗位,稳定保洁队伍,优先安排贫困对象担任村庄保洁员。
三是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按根据农村不同区位条件、村庄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按照《昆明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因地制宜确定农村污水治理模式。2019年,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85%。坚持控污与治污并重,将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滇池流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的村庄,优先解决污水治理问题,严禁污水直排。
四是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结合农村污水治理,推广水冲式卫生厕所改造模式,同步实施厕所粪污治理,原则上以“水冲厕+装配式三格化粪池+资源化利用”方式为主,推进厕所革命。不断提升粪污无害化处理水平,力争实现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率达到80%以上。
五是着力提升村容村貌。以每月20日作为“昆明市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日”,重点开展爱国主义卫生大扫除和村容村貌整治,主要内容有清理整顿脏乱差、推进治理延伸及宣传推广垃圾分类,推动实现农村环境品质和农民生活质量的大提升。力争到2020年所有行政村完成“四化”建设任务,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提升。
六是不断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在全市涉农乡镇(街道)、建制村(社区)、村(居民)小组积极推广环境卫生整治“片长制”、“户长制”网格化管理制度,强化卫生保洁员制度、公厕管理制度、农户“门前三包”制度及村庄保洁制度和收费制度四项制度的全面落实。在全市因地制宜、有序推广宜良县人居环境提升门前“四包”责任制(包环境卫生、包公共秩序、包公共设施、包绿化美化),将门前“三包”、“四包”责任制作为全市农村“七改三清”工作和提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有力抓手,层层划分责任,层层抓好落实,建立村庄环境整治常态化、长效化管理机制。
七是积极抓好示范创建。实施乡村振兴“十镇百村”示范创建工作,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以点带面、先行推动全市乡村“五个全面振兴”的积极探索。2019年将对标对表积极推进“十镇百村”示范创建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划分旅游特色型、民族团结型、搬迁安置型等不同类型村庄,全面完成省级下达创建任务,通过示范引领、抓点促面,分步实施、分类推进,加快实现全面覆盖、全域提升。对旅游资源丰富、田园风光秀美、通达条件良好的村庄,实现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全面完成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旅游厕所布局合理、数量充足、干净卫生,生活污水得到全面治理,旅游功能齐备,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村容村貌特色鲜明,长效管护机制健全,2019年建成40个旅游特色型示范村、40个民族团结型示范村、40个搬迁安置型示范村。
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韩峰64145423
昆明市农业农村局
2019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