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协昆明市十四届一次会议第141377号提案答复的函
市乡村振兴局:
为做好昆明市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昆明市农业农村局围绕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紧紧围绕经营管理型、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为目标导向,积极探索高素质农民培训新路径,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昆明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 主要做法
(一)明确考核任务,做好资金投入。随着高原特色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培育高素质农民工作已经作为全省粮食安全行政责任考核内容之一进行重点考核,考核任务的确立,提高了市政府对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为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开展培育工作赢得了主动。今年,市级财政安排1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加上部省级的资金284万元,今年培训经费达434万元,为完成工作任务提供了资金支持。
(二)统筹各级力量,周密部署安排。结合《昆明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昆明市2021年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整合市农业农村局和市农广校工作力量,周密计划,精心组织,积极组织发动,安排好中央、省培训任务布点,分层次、分梯度、分任务,统筹下达全市年度培训任务,做到全市一盘棋,统筹有序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
(三)理论结合实际,创新培训模式。通过理论授课、外出参观实践、学员沟通交流为主的培育课程模式创新,学员对现代农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提高了现代青年农业从业者的团队意识、荣誉感和自信心,激发了学员创业兴业动力。采取多种方式培训,培训效果显著,调动了学员参训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培训,改变了高素质农民生产生活理念,为乡村振兴培养了致富带头人。
(四)做好后续服务指导,提高培训满意度。及时掌握培训进展情况,对培训后续工作进行跟踪指导,长期开展后续跟踪服务,跟进培训进度、认定工作进度、高素质农民系统录入进度等情况,掌握了基本方法,提高了对高素质农民培育业务工作流程、高素质农民网络系统运用技术、绩效管理等工作的应用水平。到目前为止,高素质农民培育对象参评率90.9%,满意度92%,有效推动高素质农民信息管理系统录入工作、培训工作的顺利完成。
(五)搭建培养平台,培养各类师资。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单位以及农村各类人才在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中的作用,建设开放、共享师资队伍,实现师资队伍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按照《昆明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管理办法》,吸收和管理省市县师资,教授课程涵盖了综合课程、专修课程、专业课程等,提供充足培训资源,满足昆明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师资选择要求,培养了一支“一懂两爱”、德艺双精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师资队伍,为乡村振兴和高原特色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人才培养提供了师资保障。
二、 取得成效
按照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的安排,结合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厅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昆明市加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2021年昆明市完成培训任务3007人(其中:经营管理型391人,专业生产型1978人,技能服务型638人,),超额完成2021年培训总任务2900人,完成率104%。
三、 下步工作
一是继续争取资金支持。除了争取中央、省级培育高素质农民的资金支持外,结合工作实际向市财政争取在培育经费上给予重点支持,继续增加对培育工作的市级资金投入。动员各类社会组织积极投入资金开展培育工作,同时鼓励各县(市)区增加资金配套投入,切实做好培育工作。
二是扩大培育范围。针对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不足、总量少的问题,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为昆明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一项关键性内容,结合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实际,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农业企业工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和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培训工作,扩大各类型职业农民培育范围,培育一批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讲诚信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三是提高信息化手段应用水平。高素质农民培育要充分应用“云上智农”APP和“农业农村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报系统”培训资源,提高应用水平和点击率,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全面提升农民信息化应用水平。五是做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宣传。在今后的工作中及时总结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中的成绩,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以及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大力宣传好经验、好典型、好模式,树立标杆。挖掘高素质农民的先进典型,宣传推广他们在促进农业农村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高素质农民培育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