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一”打造集体“三资”常态管理的“昆明经验”
来源: 昆明市农村经营管理站 时间:2025-07-04 16:52
今年以来,昆明市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查核实工作,围绕“全面摸清家底、妥善处置问题、构建科学监管体系”三项工作目标,依托呈贡试点经验,高位推进,高效落实,以“三个一”打造集体“三资”常态管理的“昆明经验”,得到了省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一是上下联动摸清家底,编制一本明白台账。由市纪委监委主要领导、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双组长,成立工作专班,牵头抓总,合力推进。严格按照《县(市)区组织摸清农村集体“三资”家底妥善处置问题构建科学监管体系工作操作规程》,采取乡镇互不交叉的“推磨式”方法,综合运用“三查三访三比对”方式开展清查核实工作。“三查”就是资源资产必查经营合同和现场实物;资金必查来源流向和历史记录;决策必查程序流程和政策依据。“三访”就是乡镇街道、村(居)委会、集体经济组织班子成员和退出现职的农村基层干部必访;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信访诉求群众和巡察审计问题整改结果必访;有一定威望和办事公道正派的群众必访。“三比对”就是同类数据要与历史数据比对,必看前后变化在哪里、为什么有变化;与行业数据比对,必看双方差距在哪里、为什么有差距;与台账数据比对,必看台账遗漏了哪些、为什么遗漏等,着力解决“账内不精准、账外有遗漏”的问题,确保清查结果客观真实、群众认可,为最终形成全市一村一本《集体“三资”清查核实台账》打下了良好基础。
市级第四指导组到寻甸县羊街镇指导工作
截至6月26日,共完成全市1401个村集体经济组织、10980个组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清查,累计走访农村基层干部群众2.3万人次,清查资金101.1亿元、资产21.7万项、资源2838万亩。共发现账外资金4.05亿元、账外资产1.8万项、账外资源7.18万亩,挽回经济损失7067.33万元。
市级第五指导组到安宁市工作专班指导工作
二是分层分类整改落实,交办一个问题清单。市县级工作专班办公室和市级10个指导组规范运行机制,上下联动,通力合作。13个先行先试组率先建模、市级10个指导组既督又战,全域覆盖。每天一次问题研判会、每周一次工作例会、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全面落实“一案两组三会四清单”,即:“一案”(一个清查实施方案)+“两组”(街道推磨组和市县两级指导组)+“三会”(工作例会、问题研判会、推进会)+“四清单”(经营合同清单、问题线索清单、整改交办清单、工作提醒清单),保障清查核实工作高质高效运转。围绕组织、成员、合同、资源、资金、资产六大类30个方面的问题,确定100个典型案例,每个案例都按照“问题表现、怎么发现、处置依据、解决办法”四个具体内容,编写《农村集体“三资”清查核实发现和处置问题案例指引》,以案释法,以例明理。围绕“推磨组”和市县两级指导组汇总形成的《问题线索清单》,按照“分层级(市级和县级)+分行业(部门和纪委)+分类别(问题和线索)”的处置原则,工作专班及时分析研判问题,严格区分问题和线索,注重问题与线索双向转化,形成《问题交办清单》和《线索交办清单》,明确承办主体、整改意见、整改时限,通过“双交办、双反馈”的双循环工作流程,形成全流程闭环系统。建立“全程督办+实时催办+提级领办+蹲点帮办”问题整改机制,承办主体对标对表整改销号,工作专班定期调度,跟踪问效,形成工作闭环,确保问题“能发现、改到位、改彻底”,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截至6月26日,全市共发现各类问题19922个,移交线索260件,已完成问题整改5697个,整改完成率为28.59%。
第十指导组到禄劝县屏山街道指导工作
三是破解监管权责缺陷,构建一套制度体系。坚持“废改立”的原则,研究制定1个实施意见、2个操作规程、5项规章制度,构建“1+2+5”的一套组织体系和监管体系,系统集成一批农村集体“三资”科学监管体系的制度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集体“三资”清查核实和科学监管的“昆明经验”。针对管理责任不清晰,制定出台《关于明确和细化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管组织机构责任的实施意见》,纵向细化明确从市、县、乡到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三资”监管职能,横向细化明确农业农村、自然资源规划、林草、水务、财政等部门的“三资”监管职能,打通跨部门的监管堵点难点问题。针对操作程序不明确,制定出台《县(市、区)组织摸清农村集体“三资”家底妥善处置问题构建科学监管体系工作操作规程》和《昆明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经营性建设用地新建经营性固定资产审批、验收、登记操作规程》,打通依法依规操作和审批路径,促进集体资源高效利用,为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针对管理不规范,制定出台《昆明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办法(试行)》《昆明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试行)》《昆明市农村集体资源管理办法(试行)》《昆明市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昆明市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合同行为的若干规定(试行)》等5个制度,打通制度管理盲点,促进农村集体“三资”规范管理,提质增效。